专利申请中存在的六个误区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

专利申请中存在的六个误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0日

一、自主研发的成果不申请专利就有知识产权
      一些技术人员认为只要是自主创新,就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其实不然,专利是一种垄断权,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如果不申请专利,就得不到法律确认和保护。当他人盗用其研究成果时,因研发者对成果不具有专利权,得不到法律保护,就无法追究盗用者的法律责任。同时,在我国,专利申请采用的是先申请原则,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谁先申请了,专利就授予谁。因此,研发者如不及时申请,而被他人抢先申请并被授予专利权,研发者就无法追究他人的法律责任。这样的案例在中国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二、产品投入大规模生产后才申请专利
      在与发明人就申请专利的技术内容进行交流时,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这一技术方案还未投入生产,也没有产品问世,此时申请专利为时过早,等产品大规模投入生产后再申请专利更合适。殊不知,这时已经晚了。即使你侥幸获得授权,专利也处在不稳定状态之中。此时如果你发现有人侵权并提起诉讼,侵权人则会以专利申请之日技术已经被公开为由进行抗辩。你不但打不底官司,而且以前为申请专利所花费的精力、时间、金钱都付之东流。专利申请的基础不是已经在市场上存在的产品,也不一定是已经成型的产品。只要有了切实可行的想法,就可以着手申请文件的撰写了。

三、专利产品的改进不需再申请专利
      有部分发明人认为申请了一项专利后,就可“高枕无忧” , 从而忽视了后期的继续研发工作,即使开发出了新产品或有了新改进,也不再申请专利。这种错误认识的后果不异于未申请专利。因为当他人对该产品有了改进并申请了专利,反过来就限制了原专利权人产品的更新换代,这就会导致原专利权人不经意间反而变成了侵权人。此时,原专利权人就丧失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四、技术方案交代不清楚
      很多单位的发明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非常简单,有的甚至只有几句话,技术方案完全没有交代清楚,这给专利代理人制作正式专利申请文件带来很大困难。要求发明人提供更多的技术方案时,他们会以技术保密为由回避,表明这些发明人没有把握好保密与公开的度。他们只是一味要求保密,害怕多透露一点技术信息,而恰恰忽视了公开不充分的问题。大量的案例表明,如果一件专利申请被审查员以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为由而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则这件专利申请有 98 %的可能被驳回。这一点希望引起发明人的高度重视。

五、专利申请前不做任何检索
      有些发明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没有做查新检索,对技术方案的新颖性不确定,根本不知道其技术方案有没有公开过或公开使用过,这也是我国技术人员的通病 ― 信息检索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极低。有调查机构对我国沿海某发达地区的科技人员进行过调查统计,发现这些地区有近一半的科研人员不知道或从未用过国外的科技报告、标准、专利等情报价值很高的文献。这也是我国科研项目的重复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国外有人统计,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发明中,其中约 90%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文献信息而获得的,真正创造性的工作仅占 10%左右。可见,检索工作在专利申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他人已经就某一技术方案申请过专利或者在相关文献中公开,你没有做检索也去就这一技术方案申请专利,那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了。

六、先发表论文或成果鉴定再申请专利
      有些发明人取得研究成果后急于发表文章或成果鉴定,而没有想到先申请专利保护。因为发表文章或成果鉴定不可避免地要公开技术内容,使专利申请失去新颖性而得不到保护。一个单位如此,放眼全国,这样的实例还真不少。(摘自企业科技与发展)